Pages

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

污點的性質與處理方法

一、污點的性質:
1.油性污點:機油、油性墨水、原子筆、炸雞油…等油溶性污點,必須使用油性溶劑處理(介面活性劑、乳化劑),此類污點需要能夠以介面活性劑之親油基及親水基透過乳化作用後,將污點清除。
2.水性污點:果汁、水性墨水、飲料、咖啡…等水溶性污點,必須使用水性溶劑處理,此類污漬許多是「色素」的殘留,所以通常以具有漂白效果的處理劑為主要的處理方式。
3.兩性污點:此類的污點顧名思義即是同時具有油性及水性兩種性質的污點,常見像是吃東西的湯汁、路上濺起的污水,殘留在衣物上時,會形成下列兩種同時具有水性及油性兩種特性的污漬:
(1).水包油:水性污漬包覆油性污漬的狀況,必須先去除水性污漬後,才可以清除底部的油性污漬。
(2).油包水:油性污漬包覆水性污漬的狀況,必須先去除油性污漬後,才可以清除底部的水性污漬。

二、污點的處理:
1.衣物的檢點:衣博士在收到門市送廠的衣物時,首先會對每一件衣物做檢點的工作。所謂檢點,係指檢查衣物是否有破損、褪色、移染等洗前的瑕疵,或者口袋內是否有物品未取出,衣物的外觀或材質是否異常,以及衣物的洗滌處理方式是否正確。
2.前處理作業:在檢點的同時,順便進行污點的前處理作業,以期在洗後能夠盡可能完全洗淨(目前正常出廠的出廠率為85%左右),而首先必須判斷污點的性質為何。針對污點的性質選擇適當的處理劑,以清除污漬。
3.經驗的判斷:然而在選用處理劑前,必須依照經驗事先判斷衣物的色牢度、材質的特性以及可能的問題,再以不傷害衣物材質及顏色的狀態下,選擇最適當的處理方式或處理劑。
4.大面積污點:某些衣物進廠時,其污點面積過大,以人工局部做前處理作業不但耗時,而且處理效果也不佳。因此,會先挑選最主要的污點進行處理或塗上處理劑,減少污點處理的時間。等洗後再看剩下的污點面積,做後續處理的判斷。
這裡要注意的是,某些衣物在進廠時其污點面積過大(例如修車廠工作服或廚師服)且使用機器無法完全洗淨,而以人工逐一處理成本過高,因此必須事先告知客戶處理的效果有限,無法完全清除。(不是無法洗淨,是因為使用人工處理成本太高,但衣博士又不願意使用含苯、氯的處理劑,為求效果而損害人體健康的物質,因此有可能需提高洗滌費用才有辦法求得更好的洗淨效果。)
5.處理的風險:污點處理存在許多的風險,每一種污點在不同的材質、色牢度等等,會有不同的風險,例如:
(1).褪色的風險:某些污點在沒有褪色疑慮的衣物(如白色衣物)上,可以輕鬆的去除,
但如果在深色或容易褪色的布料上,則有可能無法使用高濃度的洗
劑,而使洗淨效果變差,因為有可能因處理劑或刷洗都有可能造成局
部的褪色,因此必須判斷是否有褪色的風險,所使用的洗劑範圍及處
理方式也會受到限制。
(2).移染的風險:一件衣物由多種顏色的布料組成時,某些顏色可能不耐洗滌處理(色牢
度不佳),而顏色遷移到鄰近的布料上,造成移染的問題,在正常的洗
滌處理狀態下(依照洗標處理),衣物仍然發生了移染的問題,則為製
造的問題;若正常處理下沒有問題,則局部處理時,就必須慎選處理
劑,以免因此造成顏色的遷移而污染鄰近的布料。
(3).破損的風險:某些較頑強的污點,必須使用濃度較高的化學處理劑及高溫蒸汽或超
音波處理,以順利清除污點。然而必須事先評估布料的強度,否則極
易造成化學性或物理性的破壞,使布料損傷,但可能因為要避免衣物
的損傷,而無法順利清除污漬。
(4).材質改變的風險:某些不可水洗或不可乾洗的材質,必須冒險使用該處理方式時,
必須做好各種的萬全準備與評估後,才可冒著衣物損傷的風險(例如縮
水、褪色),盡力將污點清除。例如:絲質衣物無法使用水洗,但如果
必須使用水洗才可以順利清除污點時,就必須告知客戶可能發生的風
險,請客戶授權再處理;又羊毛材質的衣物,不可使用水洗或不可使
用濃度較高的處理劑,但如果不用水洗或特殊的處理劑時,難看的污
點絕對無法清除,則就需要在專業的處理下,事先告知客戶,得到客
戶的同意後處理。
(5).無法預知的風險:某些污點從外觀上判斷是簡單容易處理的污點,但有時因為材質
不同或污點判斷錯誤,而發生衣物的損傷,所以會有例外無法預知的風
險,是難以避免的。
6.處理成本考量:衣物污點處理的難易度,有時也會牽涉到處理成本的考量,如果在未加
收處理費用的情況下,某些污點的面積過大、處理劑的成本過高或人工處理過於耗時等因素下,會因為上述成本考量而停止衣物的污點處理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